基地简报

2016年第三期工作简报

发布时间:2017-09-20来源:浏览次数:142

 

中心主任出席中国经济高端论坛

暨陈文玲著作发布会

74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经济出版社、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高端论坛暨陈文玲著作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理论界和经济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卓见纷呈。

中国经济出版社副社长毛增余主持开幕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高端智库常务理事会理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和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致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大卫主持嘉宾发言,王春正、林毅夫、李君如、樊纲、杨书兵、逄锦聚、胡鞍钢、白津夫、周天勇、李程骅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作了精彩发言,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中的重大、重点和重要问题提出了深度思考。

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外部环境中,当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国当代哲学社会工作者、特别是经济学家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与会嘉宾指出,今日之中国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站在中国视角研究分析面对的世界,以更宽广的视野解析中国与这个深刻变动、变革、变化中世界的联系、联动和联接,成为这个时代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作为中国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亟需从全新视野和深刻思考中解析中国经济问题,本着创新理论和发展思路,为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应对国际国内新的挑战,提出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议题和中国方案,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与会嘉宾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智库研究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巨大成就需要总结,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需要智力支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很多重大问题、很多重大经济现象都迫切需要给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理论解答。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此次出版的11部著作, 53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真实记载了她辛勤耕耘的历程。尤其是她长期在国家体制内外高端智库工作,参与了大量重要文稿的起草,并紧密围绕国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价值的重要成果,在服务领导决策和理论创新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成就斐然。她在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并迈向世界强国进程中某一时段、某一决策或某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推动了国家相关工作,体现了中国经济学家的理论创新精神和为国是谋的思想境界。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摈弃传统的、过时的理论和思维定式,重新梳理人类的共同梦想、共同理念、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需要理论界和经济学家作出更大的努力,以更宽广的胸怀和更睿智的创造性研究,为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智慧。这是每一个学者的天职,也是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应恪守的历史担当。

中心学者在环球网发表学术文章

 环球网在74日刊登了中心学者何自力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欧元区经济短期无法脱困》。正文如下:

欧盟日前公布例行经济月报显示,在3月份货币政策方案宣布后,欧元区整体融资条件正在改善,经济持续复苏。然而笔者认为,欧盟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措施具有明显的矛盾性,且没有触及欧元区经济困难的症结,下行风险仍然很大。这一困难的症结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制造业严重萎缩。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摆脱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率高企并存的滞胀困境,欧洲各国纷纷借助贸易自由化,大规模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导致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加工制造业迅速萎缩,经济增长的国内投资动力和基础丧失,出口能力枯竭,外贸赤字剧增,产业升级换代很难实现。

其二,高度服务化和金融化支撑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服务业占比已达70%以上,而服务型经济对投资的需求很小,现有负利率政策难以刺激其增大信贷和投资规模。欧元区的经济金融化基本在靠替巨型跨国公司和富人转移资产支持。随着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大对欧元区银行洗钱逃税行为的调查处罚力度,欧元区经济受到拖累而趋于下行。

其三,人口老龄化严重。欧元区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欧盟27国中,目前平均由四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支持一个退休人口。根剧联合国及欧盟的预测,到2050年时,这个比例将降至2:1。长此以往,养老金支出规模不断增大,在岗劳动者的税负加重,社会消费能力大减,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加大政府债务负担,导致技术创新和财富创造能力衰退,国家竞争力受到削弱,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其四,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制约经济增长。欧元区福利制度虽然覆盖面很广,但两极分化却日渐严重,少数金融和技术精英占有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而政府的税收政策却很难将其转变成公共收入。另一方面,政府税收收入越来越难满足不断扩大的福利开支,债务包袱越滚越大。两极分化的后果是社会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经济增长,同时政府为削减赤字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又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其五,缺乏统一的财政预算体制。欧元区虽实现了货币制度统一,但各国却保留了独立的财政预算体制。该体制时常被选举政治所绑架,各种政治势力为争取选票竞相做超出经济和财政承受能力的承诺,结果是——许多国家的预算赤字占比大大超过欧元区规定的界限,酿成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高企、通货紧缩等问题是欧元区经济政治体制的内在矛盾冲突长期积累与不断激化的产物,包括负利率政策在内的应急性经济刺激政策治标不治本,难以产生积极疗效。除非欧洲对政策理论基础和体制机制进行深刻而重大的调整变革,否则欧元区经济很难走出困境。

中心主任在《人民日报》发表学术文章

《人民日报》在71116版刊登了中心主任逄锦聚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正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有力地指导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学思想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提出共享发展理念,都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厚哲学基础,也是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准确把握和抓好我国发展战略重点等,都是娴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重大经济问题的生动体现。

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等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升华和凝练,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提出要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同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些重要思想在改革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任务和方向。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准确判断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实际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于 2014 年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后又多次强调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2015 年,在实事求是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对经济发展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他还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个“高度统一”彰显鲜明特色

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统一。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实践,既是对当代中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世界各国实践经验的借鉴。正是因为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所以这些理论主张一经提出,很快就能在党内党外形成共识,成为全党的理论主张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一经付诸实践,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继承与创新的高度统一。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经济理论的继承。继承与创新的高度统一,主要表现为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创新。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根据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重大经济理论成果。

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高度统一。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产生、发展于当代中国,但又不拘泥于当代中国,而是充分借鉴吸收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成果、借鉴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关于国际经济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包含着对其他国家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中有益成分的借鉴。

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经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但中国经济学理论尚未产生与之相匹配的世界性影响。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理论缺乏,没有自己的经济学。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深刻表明,中国人不仅能在实践中创造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经验,而且能在理论上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和学说。这对于我们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努力在经济学理论上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

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植于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实践,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今后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习近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总结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吸收当代中国优秀学术成果、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经济思想和借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比如,从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与市场关系;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到完善经济基础,再到改革上层建筑;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体现的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到经济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等,这些都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为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这些理论不仅西方发达国家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也没有具体阐述,因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也包含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现代经济理论的一般性。如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些经济理论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为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共同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作出更大贡献。

中心学者在《环球时报》发表学术文章

《环球时报》在712日刊登了中心学者何自力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当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正文如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然没有过时!”得其精髓者不难下此判断。但说它过时的声音,近年来常常冒出来,背后有深层次原因。

当下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状况堪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严重边缘化,许多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时越开越少,有的干脆取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少,队伍青黄不接。

与此同时,不顾国情、盲目崇拜和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的现象非常普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课时远远超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国外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经历和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发表论文成为师资聘任、学术评价、职务和职称晋升的唯一条件和标准,在经济学教育中毫无分析地采用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照搬国外经济学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时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的指导地位被削弱是根本原因。

西方经济学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表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西方经济学有着明确的阶级性,但它总是力图模糊和掩饰这种阶级性,以所谓纯经济学自居。西方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着严重缺陷,这就是:鼓吹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反对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美化私有制,否定公有制;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最完美的,否定国家干预和计划调节的必要性;宣扬不平等天然论,反对在收入分配中坚持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反对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鼓吹建立超历史、超阶级的经济学。

一些人认为西方经济学给人感觉比较符合常识,学理性强,其实这都是错觉。效用论是西方经济学用来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很有迷惑性的理论,该理论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解释商品价值,认为消费者对一件商品的效用评价越高,其价值就越高,反之,对一件商品的效用评价越低,其价值就越低。这一理论被认为比较符合实际。事实上,消费者由于收入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同一商品效用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商品交换却存在一个共同的价值尺度,对这个价值尺度西方经济学始终给不出合理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这一价值尺度归结为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将其看作商品交换的基础。该理论强调了价值决定的客观性,消除了价值决定的主观性,因而更为科学。西方经济学的数学化发展被一些人吹嘘为学理性强的标志。在经济学中使用数学无可厚非,但是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用完全任意的假说推导出精致却与现实毫无关系的结论,将经济学变成少数人自娱自乐、丝毫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游戏,这就使经济学失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

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出经济学的中国声音,讲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故事,这应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时代使命,我们当为此不懈努力。

“当代中国经济与世界”高级研修班在我校开班

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三期——“当代中国经济与世界高级研修班于725日在南开大学开班。

开班仪式上,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代表学校对高级研修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并希望学员们在短暂研修中学有所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介绍,本期研修班主题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中的重大问题,研修活动必将为推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日,佟家栋、逄锦聚两位专家分别讲授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形势与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内容。26日,何自力、朱安东、梁琪三位教授分别讲授了西方国家经济停滞常态化的成因与影响”“金融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危机”“经济新常态与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发展等内容。

此外,景维民、张宇、常修泽、贾根良、高峰、何帆、刘凤义、高培勇、谢富胜、陈宗胜、盛斌等专家学者,将分别就俄罗斯国家治理与经济增长、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与中国的选择、社会主义人本经济学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能工业化、关于资本积累的几个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及其遇到的挑战、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多样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功能定位、全球生产网络和当代帝国主义理论、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内容,从世界经济的大视野,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贡献智慧。同时,本期研修期间还安排了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等主题研讨活动。

据了解,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与运用,更好地服务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11016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举办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一期高级研修班,并于4812日举办第二期高级研修班。两次研修班均邀请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授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此次高级研修班是在前两期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工作,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在南开大学联合举办,时间为72531日。此次高级研修班共有16位知名专家学者登台授课,与来自全国各地150多位学员交流互动,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问题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此次活动,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队伍水平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中心学者在《环球时报》发表学术文章

《环球时报》在829日刊登了中心学者何自力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全球化不会停,动力在转换》。正文如下: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全球化阶段的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这一增长势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遭到阻断。虽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反危机措施,但时至今日复苏仍然缓慢,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各项指标均未达到危机前水平,经济全球化确实陷入发展的低潮。

有些学者据此认为经济全球化走向终结,笔者不以为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能逆转,只是当下面临动力转换抉择,新动力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势头在后危机时代减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达经济体失去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能力。

首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大规模实施投资自由化政策,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活跃,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但该政策的负面影响是发达经济体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产业空心化,最终导致自身经济陷入危机,对外投资陷于停顿,致使经济全球化的投资动力受损。

其次,发达经济体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严重,社会消费能力遭到削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失。当发达经济失去对外部商品和劳务的巨大购买力时,经济全球化的消费动力也在丧失。

第三,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力,但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实行再工业化战略,鼓励企业回流本土。跨国公司自身发展速度锐减,导致其对经济全球化的支持力度减少。

第四,经济全球化以自由贸易为基础,但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为了自身利益而实行保护主义,国际贸易受到限制,经济全球化的贸易动力减弱。可见,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停滞是经济全球化动力受损的根本原因之一。

西方国家丧失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是由其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所致,但经济全球化不会因为发达经济体失去主导作用而停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成为可能,如果逆转只会损害而非有利于世界各国发展。随着发达经济体逐渐丧失主导地位,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主导和推动力量。

毫无疑问,新兴经济体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是责无旁贷。中国过去据以获得强大竞争力的后发优势已发生变化,在资本、技术、管理方面形成的先发优势有助于中国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做出贡献。

同时,中国以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为目标推动结构调整,继续保持国内稳定增长,同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动力。中国还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反对实施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努力避免货币战,这有助于保持世界经济稳定,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更重要的是,中国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努力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经济新秩序,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中心学者在光明网发表学术文章

光明网在95日刊登了中心学者何自力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B20峰会:把握时代脉搏 引领经济复苏》。正文如下:

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全面表达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中国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是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迈向新阶段的战略抉择。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强有力推动下,全球贸易、投资、金融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态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这一发展势头戛然而止,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全力加以救助和干预,时至今日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依然故我。如何拉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前发展,是国际社会对G20峰会的高度期待。中国作为此次G20峰会的主办国无疑有责任与国际社会一道对世界经济把脉问诊,开出标本兼治的药方,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正是这样一个全新药方,它的提出和贯彻落实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有力复苏,引领经济全球化迈向发展新阶段。

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是化解世界经济发展矛盾,破解发展难题的有力武器。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而核心问题依然是发展问题,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理念系统地提出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传统动力已经减弱,新的动力还未形成,培育新动力和实现动力转换是当务之急。创新发展要求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各方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解决一体化发展问题。开放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实现开放发展就是要克服世界经济发展规则和发展路径的排他性、碎片化和封闭性弊端,构建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制度环境,防止经济全球化逆向发展。

联动发展注重解决发展方式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高度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为此,世界各国要高度警惕和防止保护主义抬头,积极开展创新和产能合作,努力实现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动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和规划,大力推动政策协调和联动,提高全球经济共赢面。

包容发展注重解决公平和正义问题。包容是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包容发展就是要努力破除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各种体制和机制障碍,推动发展中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扩大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先进带后进,富国帮穷国,让经济增长惠及所有人,让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理念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当前世界经济徘徊不前复苏乏力局面是由金融危机造成的,从根本上讲,则是由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三大缺陷:一是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国际规则制定权,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利益得不到表达和体现;二是国际规则呈现排他性、封闭性和碎片化发展态势,缺乏完整性和普惠性;三是国际关系规则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强,全球治理能力弱。

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旨在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积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贯彻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理念,就是要推动国际规则和治理体系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就是要构建系统完备、惠及所有国家的国际规则,不搞排他性、封闭性和碎片化安排,反对一国独大,赢者通吃,使所有国家共商规划、联动发展、共享成果;就是要规划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愿景,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毫无疑问,创新、开放、联动、包容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要求和愿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的有力手段。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理念的提出和贯彻落实,有助于国际社会形成发展共识,共同应对和克服发展中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难;有助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联动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有助于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发展新阶段。

中心主任在《光明日报》发表学术文章

 《光明日报》在91415版刊登了中心主任逄锦聚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正文如下:

【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正在发挥着历史性的巨大作用。现在,宏观环境空前有利,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通过艰苦扎实创新性的工作,着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方面实现突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加强重大问题专题研究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担负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整个中国经济学科繁荣发展提供基本理论指导的使命,而且也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并在服务中引领社会前进。要完成这样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认真把握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脉搏,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透过繁杂的经济现象,找到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也才可以对解决重大经济问题提出真知灼见,达到资政服务的目的。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从问题入手,开展若干重大经济问题专题研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经之路和有效途径。

在过去的长时间里,我国理论界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政府调控等等。这些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但是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出的大量问题亟须加强研究,如:如何保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由高速转入中高速进程中,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保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顺畅进行;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如何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预期目标;如何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何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等等。对这些问题的专门研究并取得突破,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加强学科体系、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狭义讲是指政治经济学学科自身,从广义讲是指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整个经济学。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可称为中国经济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重大专题研究为基础,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若干专题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任务,既要从当前的需要和可能做起,又要持续不断发展和完善,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无所作为。对此,要着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揭示其蕴藏的规律性,形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既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更得益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进行的实践创新。在这些实践创新中蕴藏着丰富的、独特的经验。把这些实践和经验总结好,上升为理论,形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来源。

二要充分吸收我国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体系结构、主要内容等研究和教材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经济思想和国外优秀的经济学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滋养。在这些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例如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学术界忽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倾向,导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经济思想挖掘弘扬得很不够,而对于国外经济学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理论又分析不够,出现囫囵吞枣的问题。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认真克服这些倾向性的问题,按照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指导思想、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把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内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长期发展、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和保证。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学分少、课时少的问题比较严重,有的高校经济学门类甚至不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纠正长期存在的忽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倾向,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同时,要加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力度,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核心的中国经济学课程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自身内容要先进科学,课时学分有充分保证,而且要发挥其对其他经济学科的指导和带动作用,使其他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也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教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一方面要组织全国高水平学者协同努力,编写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我国理论界共识,同时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理论读本和大众化的普及读物;另一方面,要鼓励学者们百家争鸣,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为编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献计献策,提供智慧。

提供制度保证

为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突破,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协同创新,改革评价制度,提供制度保证。

现在,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视,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高校党政领导抓紧落实好中央精神。要从舆论和制度上提供保障,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决反对和纠正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倾向,坚决反对和纠正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照抄照搬的倾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队伍是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队伍的培养、充实、提高工作。要创造良好条件,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名师、大家,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骨干带头作用。对老一代名师大家包括健在的和故去的,采取出版其代表著述、推介其治学事迹和学术成就等措施,使他们的优良学风、优秀学识能够传承并教育后人。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创造良好条件发挥他们的作用和才智。采取培训、进修、学习研讨等措施,使从国外学成归来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学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提高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要改革完善学科、科研、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评估是必要的,但评估是双刃剑,指标体系导向必须科学合理。指标体系合理可以促进教育方针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否则效果会相反。我们以前的评估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指标体系也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在学科评估中曾过分看重在国外和国内某些刊物发表文章,而忽视文章的内容质量,在经济学本科教学评估中没有突出对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等,这都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正在组织制定学科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这是一个机遇,建议有关专家组织充分发挥咨询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应有的高度,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纳入学科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在学科专业地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学分学时、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加以保证。一旦标准建立,要抓好落实,加强督查,直至建立问责制度,对一些忽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单位和领导追究责任,这比一般的号召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