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田国强教授畅谈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经济学论文如同填空式写作

发布时间:2013-02-28来源:浏览次数:557

11日晚,在中国第四届经济学年会的主会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正在为与会代表作题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

田教授的报告涉及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分析框架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的具体现实作用等多个方面。

田教授首先强调要批评现代经济学中某个理论,不是批评的方法本身,而恰恰只能是在分析框架中,指出理论的行为假设有哪些不合实际的地方,模型设置中有哪些地方不甚合理,所实施的经济机制或经济制度安排存在什么问题,逻辑推理又有什么问题。

接着,田教授指出任何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以下五个部分或步骤组成:(1) 界定经济环境;(2) 设定行为假设,(3) 给出制度安排;(4) 选择均衡结果;及(5)进行评估比较。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篇逻辑清楚、层次分明、论证合理的经济学论文,无论结论如何或是否作者意识到,都基本上由这五部分组成,特别是前四部份。可以说,写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就是对这些部分进行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填空式写作。

然后,田教授阐述了要讨论的现代经济学中通常所采用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和注意要点。它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提供分析工具,注意经济理论的适应范围,区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重要性,以及弄清数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等。

在报告过程中田教授还针对郎咸平教授“国进民退”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田教授指出,是否“国进民退” 根本不取决于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从效率的角度讲,在同等的条件下,谁的效率高谁就应该进,而另一个就应退。这样,除非他能证明国营企业一般比民营企业的效率要高,否则就不能得出“国进民退”的结论。因而,国有资产流失既不是“国进民退”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是一个与“国进民退” 不相干的条件

在报告的最后,田教授总结到学习经济学,不仅仅是了解它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习它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也有利从事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甚至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