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制造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三大源泉或途径
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内容提要:在对天津制造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外资拉动的“外生性”经济增长趋势明显的同时,由民间资本的启动和民营经济发展带动的“内生性”经济增长趋势逐渐增强。但是,这两种趋势无论是在产业还是在产业价值链层次上都存着相当大的差异。而在加速工业化或重化工阶段,“内生性”经济增长则是决定天津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终变量。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天津制造业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依赖于三个方面的来源或途径:体制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和自主创造。其中,体制创新是天津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放大器,集群生产则是天津制造业把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而自主创造将会最终全面提升天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天津都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新兴工业基地的发展不同,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制造业经历了由盛而衰到再度兴盛的过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资的大量引入和民间资本的启动,天津制造业的发展显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统计资料显示,1991~2002年期间天津工业GDP的增长速度既超过了全市GDP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全国工业GDP的增长速度。2002年,天津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总产值4370.76亿元,增长24.1%。 表2 2003年天津制造业区位商排名前11位的行业 二、天津制造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三大来源或途径 1. 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天津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放大器 2. 集群生产:天津制造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3. 自主创造:天津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全面提升 联系方式:13920617927;liugangg@sohu.com
关 键 词:体制创新 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集群生产 自主创造
一、 对天津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
对天津制造业的现实发展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趋势,即在外资拉动下的“外生”性增长日益增强的同时,由民营化推动的“内生”性增长也在逐步强化。但是,这两种趋势表现的产业领域是不同的,“外生”性增长主要表现在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而“内生”性增长则主要表现为服装、自行车和电焊条等传统产业。在外资带动和民间资本的推动下,上述两个领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得到了提高,无论是出口还是国内市场占有率都出现了大幅度提升。
表1 2003年天津市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行业
排序 工业行业 总产值(亿元)
1 通讯设备制造 886.17
2 黑色金属 403.14
3 交通运输设备 314.60
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314.01
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229.50
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201.59
7 电气机械及器材 195.94
8 金属制品 161.59
9 通用设备 130.14
10 农副食品加工 107.92
11 医药制造 107.06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
排
序 天津市工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全国行业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区位商
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1576406 2388.22 2.58
2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 6110 10.67 2.24
3 家具制造 93990 182.96 2.01
4 通信设备制造 1717540 3482.50 1.93
5 医药制造 434606 1024.74 1.66
6 燃气生产和供应 31851 75.34 1.65
7 金属制品 375604 971.00 1.51
8 黑色金属 967145 2824.01 1.34
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 83381 249.93 1.30
1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823384 2464.88 1.31
11 橡胶制品业 116593 369.95 1.23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注: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区位商分析可以通过测定各行业(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增加值(销售收入、产值)等。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LQ)=(某地区A行业增加值/该地区全部行业增加值)/(全国A行业增加值/全国全部行业增加值)。一般说来,LQ>1,表明A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属于地区专业化行业,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该产业或其产品可以对外扩张或者输出,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LQ=1时,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LQ<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需要从区域外引进该行业或者输入A产业的产品满足区域内的需要。
表1和表2分别描述了2003年天津市工业分行业总产值和区位商排序情况,表明天津市制造业中产值比重高且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通讯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其中,占工业全部总产值中比重最高的通讯设备制造(22%)具有非常强的“外生性”,而医药制造、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而根据“内生性”增长的两支重要力量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可以清楚地判断出,“内生性”增长的主要推动者的民间资本的启动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因而,体制创新是天津制造业发展的首要环节。在“内生性”增长强劲的行业,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出现了产业组织方式的转变,通过集群生产和自主创造持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天津制造业发展存在着三大基本来源或途径:体制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和自主创造。
表3 2001东部八省市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地区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全部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 “三资”企业 大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天津 6.59 3.61 8.15 6.77 6.41
北京 4.63 3.99 5.06 3.88 5.38
辽宁 3.26 2.6 5.02 3.64 2.88
上海 6.61 7.02 7.09 7.25 5.97
江苏 3.88 3.27 5.23 4.37 3.39
浙江 6.28 5.5 6.68 7.4 5.16
山东 6.61 7.65 6.23 7.2 6.02
广东 4.49 6.91 4.99 6.67 2.3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从发展趋势上看,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开放为天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是,要抓住这次机遇,应当首先认清现有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本文认为,天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天津制造业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本及其低成本优势;
第二, 与滨海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对应的土地转性所带来的低土地成本优势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势;
第三,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特有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物流成本优势。
无论从“外生性”还是“内生性”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天津制造业已有的发展是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结果。从天津制造业的现实看,传统体制对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生产要素的束缚是天津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此外,要完整地理解对外开放政策,事实上,对外开放与改革是内在联系的,既是改革的推动因素又是构成改革的重要内容。因而,体制创新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是放大天津制造业的现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举措。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看,过分重视开放而忽视改革是天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比较优势的放大仅仅是天津制造业发展的起步或初始阶段,天津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把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即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化是天津制造业把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后福特制表现为多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专业化+网络化”是其共同特征。其中,作为后福特制的重要形式之一,集群生产已经并且正在支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因而,天津制造业发展的第二个来源或途径是,通过集群生产把现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集群生产之所以能够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因为集群生产可以提高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必须拥有的动态能力。
产业集聚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
第一,产业集聚的外部规模效应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内在信誉机制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
第二,长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及其相应的机构参与有利于企业专业化及专用性知识的形成、积累,交流、传播和扩散,其学习效应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第三,企业之间以及和科研机构的长期合作为技术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可能;
第四,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使得生产具有充分的弹性;
第五,区域内企业之间日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嵌入国际供应链并通过逆杠杆效应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从天津制造业发展的“二元结构”现实出发,产业集聚的外部规模效应、专业化弹性生产能力、学习效应和创新链是天津区域的产业和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并现实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重要支撑。而充分利用产业集聚中的逆杠杆效应嵌入、扩展和最终控制国际供应链是天津制造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加速工业化阶段,天津制造业应当从国际供应链“微笑曲线”的低端入手,通过产业集聚的动态学习效应和自主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
天津滨海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战略目标,是把以滨海新区为增长极的京津冀打造为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要做到这一点,天津制造业必须完成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实现这两种转变的前提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因而,自主创造是天津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全面提升的根本性支撑。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包括政府、科研结构和中介组织在内的创新网络的形成。
在天津制造的发展中,若干以“内生性”增长为主导的产业其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主要依赖的是自主创造,例如天津的现代中药、金属制品、地毯和自行车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