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
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发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创新、整合与和谐”,这三者也是破解这一都市圈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从发展现实看,京津冀开放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活,民营经济的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低,要素市场不统一;区域内城市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布局缺乏协调;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不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以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益冲突较严重;特大型城市与其周边农村的发展极不协调等。另一方面,京津冀都市圈就地域和经济联系来说有着巨大的潜能,都市圈的开放与发展涉及到城市定位、区域合作、国际环境、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创新能力、城镇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与保护、综合交通、能源土地利用、要素流动、动态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
所谓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组织创新、财富增长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创新是这一地区培育活力、动力和自生能力,进而提高国内区际和国际竞争力。
所谓整合,包括基础设施整合、市场整合、产业整合、资源整合、金融整合、发展规划整合。整合是该都市圈能量聚合、优势互补、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所谓和谐,主要指发展的可持续性、城乡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在京津冀这个以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和特大城市为轴心的都市圈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全国率先作出示范和引领,这也是京津冀都市圈崛起和发展的目的所在。
一、内生性区域创新体系
——京津冀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市场化程度偏低,体制机制有较浓的传统体制特征,要实现其崛起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必须实现制度创新,启动并选择内生性的制度创新之路是振兴区域经济之根本所在。课题把都市圈新一轮的制度创新与市场组织、知识型民营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并将市场中间组织及民间资本动员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视为该地区制度变迁的重要组成部份。
——长期以来,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粗放式和外生性特征。粗放式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不是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而是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外生性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依赖的是外资和国外技术的引进,而不是民间资本的启动和自主技术创新。课题将对都市圈经济增长模式与“以市场换技术”战略进行反思,对产业结构矛盾、技术升级缓慢、企业主创新能力不强三个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分析。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就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作深度探索。
——产业创新主要是针对该地区制造业生产能力不够集中,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上下游配套和企业间联系松散。创新的重点在于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产业分工、提高当地企业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因而,打破传统生产组织方式的束缚,通过机制转换、组织再编、市场竞争等途径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并在此基础上重整和再编企业和产业的专业化、网络化体系,形成一些有内在联系并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
——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发展的格局,而且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东、中西互动或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有利于提升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北方地区开放的新格局。课题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滨海新区的研究与京津冀都市圈的研究结合起来,将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地区体制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引爆点。
二、区域资源整合与统一市场
——京津冀都市圈是一个由多城市组成的复合型经济区,其内部一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区际竞争和巨大的落差,整合过程也是一个协调和统筹过程。通过市场机制整合协调区域资源、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机制,最终实现竞争合作的区域一体化市场格局。
——该地区中心城市通勤圈和城市经济影响圈两个层级空间尺度的都市圈在很大的范围内相互重叠。为此,需要对其基础设施的系统适应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在对都市圈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交通运输系统、市政设施系统、能源系统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目标、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衔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建议。通过一体化提升基础设施在增强接近全球性中心区的能力、降低内部要素流动成本、提供公平市政公共服务和拓展优势区位的有效空间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京津冀地区地方政府处于较为明显的“强势状态”,重点分析探索区域治理机制与市场深化,以及区域共同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通过上述途径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上的三个转型——由承接型合作向互动型合作转型、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带动的区域经济转型、由城市主导型发展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型。
——通过“市场拓展型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内生性战略和内生性市场机制的培育,来推动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带动型区域经济转变。在比较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成功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分工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京津冀地区强势政府与弱势市场的特点,在区域市场转型中,如何塑造“市场拓展型政府”以帮助区域市场的创生。
三、引领未来与带动中国经济和谐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增长的平衡性、增长方式的节约性、区域内城乡的统筹性、收分配的公平性,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与开发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一方面,都市圈和滨海新区的创新整合对于带动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该区域创新和区域整合将可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战略。
——都市圈的崛起需要改变传统的供给推进型“一维单向”增长模式,向“三维双向”增长模式转变,即物质资本、生态资本、知识资本三者整合协调增长,且供给推进与需求拉动并行的“三维双向”增长模式。
——京津冀都市圈的生态—经济的统筹与协调,是衡量该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该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课题研究着眼于整个都市圈的生态联系共同体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性、生态维护与经济贫困的同源性、发达欠发达地区间的生态受益区—生态功能区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友好的战略权衡、循环经济产业链。
——京津冀都市圈崛起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在经济、社会、生态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该都市圈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城市与农村间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该区域内各地区及其居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同时使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完好的保护与修复,共同分享生态利益并共同承担生态治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