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中国经济学三十年学术讨论会——蔡继明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发言

发布时间:2013-03-01来源:浏览次数:507

(经济中国网 记者张瑾、刘磊)我也是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回到了母校,回到经济研 究所,我是这儿毕业的。1985年到南开工作,1987年读博士,90年拿到博士学位,当时 晋升为副教授,92年破格为教授,在这儿工作了十几年。2000年离开了这里,从南开到 清华。

今天主题是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发展。我想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创 新与发展关键,不在于是否大量的引进西方经济学,而在于马克思经济学本身的创新与 发展。我就从刘国光教授的一篇文章谈起。刘国光教授说,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这样一 种倾向——西方经济学大量的引进,马克思被边缘化了,这是他的一个判断。可是他转 而又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不是西方经济学指导下的,而是在马克思经济 学指导下的。这两个判断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你一方面说马克思经济学被边缘化了,另 一方面又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经济学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就。到底怎么去看待 刘国光先生的这个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一个判断?我个人认为,咱们仔细想一想改革开放 这三十年,这三十年我们到底在理论上有什么样的进展?西方经济学大量引进的这个现 象不必说。其实在我们最传统的理论的突破来看,就三点。第一个就是把计划经济变成 了市场经济。那也就是说计划经济原来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的本质特征的,现在不是 了,我们把它改成市场经济了。第二个就是把公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变成了多元的所有 制。尤其是现在公有制已经不再占主体了,我们也认可了。第三个就是把原来的按劳分 配改成了现在的按生产要素分配。那么这三条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其实正好是标志着我们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说是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基本经济制 度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的这种理论上,是相辅相成的。到底是来自西方经 济学呢,还是来自于马克思经济学呢?我想外部的环境是由于西方经济学大量的引进, 而真正的这种变革实际上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完成的。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搞政 治经济学提出来的,没有一个是搞西方经济学的,没一个是海归派提出来的。所以在这 方面,刘国光的判断有一定的道理。所有这些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按劳分配变成按 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这都是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但是也恰恰是就在这一点,我们是的改革和理论上的创新成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一 直认为就是一个价值的问题。马克思经济学怎么去发展、怎么去创新,最根本的还是去 如何判断它的价值理论。今天我们提出按发展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那么既然生产要素 按贡献分配,包括非劳动要素按贡献分配,那么就不存在剥削。而剥削与私有制之间就 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要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剥削,就要看它的奉献和报酬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就没有剥削。既然没有剥削,那么为何一定要消灭私有制哪?不仅我们现在 要允许私有制的发展,现在私有制或许占据了主导地位,那将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喊私有 制万岁哪?将来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喊消灭私有制,要不要再搞共产?这就 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而且进一步说,今天我们把剥削和私有制分开了。当初为什么要消灭私有制?为什么要 剥夺私有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用政权来剥夺私有财产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果说那 些私有财产并非都是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创造的,而是那些资产者自己勤劳致富、节俭 等等积累起来的,那又有什么理由来剥夺它们?这就涉及到共产党存在的依据是什么, 将来共产党要干什么。这些问题都不是西方经济学可以解决的问题,都有待于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如何实现自身的反思,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前几天我就这个问题发表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当代财经》上,我想对待马克思经济学 最重要的有四点:第一,要区分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和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作为意识形态 的东西写进十六大、写进十七大、写进宪法,我们可以不去争论。但是如果说它是一般 科学的话,那就一定要进行争论,没有禁区。判断作为科学的马克思经济学,首先看它 有没有逻辑矛盾。这是柳欣教授一贯强调的。如果有,那么一票否决,它就不是科学。 如果没有,那么还要看它是否解释现实。如果对现实的解释力强就是科学,解释力弱就 不是科学,或者说科学性大打折扣。这样我们才能发展马克思,这一点只能靠民间、要 靠自由的学术探讨,而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工程,靠官方去推动。政治局审定的东西, 那还有什么讨论的余地?有人说发现《马克思主义原理》上有初级性的错误,那么中央 政治局常委审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纲如果发现了原则性的错误了该怎么办?这初级 性的错误都很好笑,那原则性的错误怎么办?所以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要是作为科 学来发展,那就应该交给民间自由的学术讨论。马克思当年就是非主流的经济学,就不 是靠官方发展的,它也没有拿到任何资助。

第二点,就是要把马克思经济学实证的成份和规范的成份要区分开。刚才吴立范也讲到 定性也好、定量也好。那么马克思经济学有大量的实政分析,包括从商品到土地,从土 地到资本,剩余价值到利润以及各种具体收入分配形式的转化。这些其实都是实政分 析,只不过他做的有些不好。做的不好,我们可以去纠正它,但它毕竟是实政分析。在 这个基础上,他得到社会主义要胜利,资本主义要灭亡,这带有一定的规范色彩。我们 不能够把他的规范结论拿出来直接就当作是所谓的真理,当作我们实政分析的前提。我 们要重新的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哪,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在哪,要做实政分析。分析 完了之后,你到底要平等,还是要效率;你到底是要集中,还是要分散;到底要计划, 还是要市场?我们可以做一个价值判断。或者我们仍然可以吃大锅饭,仍然可以倒退到 改革开放前。只要大家愿意,那是规范问题。所以这是第二个,要把实证问题和规范问 题分开。

第三个,要把它的方法论和具体的理论分开。因为我否定了许多马克思原理,包括基本 原理,包括基本价值原理,我对劳动价值论是持否定态度的。但否定劳动价值是不是就 等于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有没有一个不存在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有人说这是不可 能的,我说未必不可能。比如说剥削,有人说剥削一定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实 际上在西方就有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罗宾逊有、弗里德曼有、斯拉法也推出来 了。那么否定了劳动价值理论就一定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我坚持恩格斯的一段话,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他为我们今后的 研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的是一种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现成的结论。在这方面,卢卡西 也强调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并且仍然是要坚持他的方法。其实我们改革开放 所取得的这些理论上的创新,有几个是坚持马克思理论取得的?你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计划经济,公有制就是计划经济,怎么能有商品经济哪?社会主义怎么能搞私有制呢? 但是我们运用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原 理,运用马克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这些原理,我们就发展了,我们的市场经 济就建立起来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坚持马克思的方法。如果当马克思的方法和他的 结论发生了矛盾,坚持它的方法,否定和修改他的结论,我觉得这是真正的马克思主 义。

第四个我想要谈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里面的他所追求的人类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 手段要区分开来。之所以经常陷入姓资姓社,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 义这些争论。其实常常是将这个目标和手段是混淆在一起的。人们常说,马克思追求的 是共产主义,马克思追求的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强调的是公有制,强调的是按劳分配, 强调的是计划经济。殊不知这些都是手段,它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全 面的发展。那么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管它哪一个主义呢,管它什么所 有制呢?只要能够有利于实现这一个目标,不断的逼近这一个目标,和其他手段相比, 这种手段更有效率,更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就采用这种手段。所以把目标和手段区分开 来之后,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争论,包括意识形态的这些问题,我想就都可以迎刃而 解了。

在这些方面我个人这些年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是得益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这种学术 的氛围。我1985年来到南开大学,谷先生接收我来到这里,当时我毕业于河南大学一个 地方性大学。谷先生他第一不讲究门户,不讲究门第;第二,它不分门派,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这里是可以交融的。第三,他也不论资排辈,导师和我们学生都 是平等的。这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相互比较和相互交融,一直是是南开 经济学的特色。我也想把这种传统,这种治学的特色带到清华。在这方面,我希望今后 我们的经济研究所,能在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个方面都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发 展,而且在比较、鉴别、互相借鉴中发展。我的发言完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