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报

2006-12(总第二十四期)2006年度第四期工作简报

发布时间:2013-03-01来源:浏览次数:267

一、中心召开“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学理论创新”学术讨论会 
    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学理论创新”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12月23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国务院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就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任务和措施、经济和谐与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会议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柳欣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作了题为“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书面发言。逄锦聚教授指出,从党的十六大召开到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实现了新的飞跃。一是从重视经济增长到重视经济发展,再从重视经济发展到强调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标志着我国发展理论实现了重大的飞跃;二是从“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重大的飞跃。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同一的根本宗旨,即: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逄锦聚教授同时指出,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本质,从而能够进一步指导实践,理论飞跃若要发挥积极指导作用,贵在实践。因此,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是,要把这两大理论付诸实践,用以指导和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指导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实践向理论的飞跃过程中,经济学应该同其他学科一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教授指出,经济学研究要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经济学研究应当为这一特殊时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南开大学谷书堂教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受多个部门、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强调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中国社科院王振中教授指出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在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必须强调文化和精神因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教授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在于发展自发性的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这些组织越发达,就标志着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社会民主化程度越深入。中国人民大学黄泰岩教授在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指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是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所导致的,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应当适当调节收入分配,使消费代替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其他与会专家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会议于23日下午圆满闭幕。

二、柳欣教授中标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 
    由我中心副主任柳欣教授为负责人申报的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过答辩,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获得资助40万元。

三、罗润东副教授中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由我中心副主任罗润东副教授为负责人申报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互因关系机理研究”中标,获得资助18万元。

四、基地2006年重大课题中标 
    2006年12月,中心投标的两个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制度基础”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的比较研究”顺利中标,课题负责人分别为周冰教授和景维民教授。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顺利进行 
    由我中心主任逄锦聚任首席专家召集人、党委宣传部长李毅任首席专家的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反复修改,日前教材已基本完成,正由中央审定。 
    该教材是党中央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5年3月份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在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组全体成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教材编写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出版发行。

六、逄锦聚教授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06年12月16日,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我校原副校长、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是国家授予专业技术人员的崇高荣誉,每3年评选一次,今年是第3次。包括此次50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目前全国仅有150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此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国务委员陈至立等会见与会代表。 
    逄锦聚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理论研究,并做高校管理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七、《知识经济发展与政治经济学创新》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由逄锦聚主著的《知识经济发展与政治经济学创新》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该书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面向21世纪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最终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为九章,在对信息革命知识经济发生的历史条件、发展要求、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实事求是地评析和继承,并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变化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投资理论、就业理论、金融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

八、教育部袁司长来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视察工作 
    2006年10月23日,教育部社科司袁振国副司长、张东刚处长来校专门考察了我校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校长陈洪、副校长佟家栋和前副校长朱光华、政治经济学中心主任逄锦聚及其他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向袁副司长汇报了工作。袁副司长一行强调重点研究基地关键要汇聚队伍、凝聚方向,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