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报

2014年下半年成果简报

发布时间:2015-01-20来源:浏览次数:2415

一、成果概况 

2014年上半年,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包括: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心主任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出版发行;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国内知名报刊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等。 

 

二、课题研究 

三、成果简介 

中心主任逄锦聚等申报项目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9月9日,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常委刘云山、张高丽以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会议代表并向全国教师表示祝贺和慰问,刘延东等向教师先进模范代表、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者颁奖。我校教授逄锦聚参加大会。

逄锦聚等申报的《经济学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表彰。

逄锦聚教授长期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从1998年开始历时16年,牵头包括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在内的全国13所高校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改革和建设,探索了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为推动财经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做出了贡献。这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成果名称是《经济学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本届全国经济学类一等奖两个获奖项目之一。

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学术文章

《人民日报》9月12日在07版刊登了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文章认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就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范畴和理论的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体系。理论体系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文章论述了“要不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文章认为,要不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本应是答案非常明确的问题,但实际上存在争议。有一种主张认为,既然中国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那么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就不存在中国不中国的问题。以经济学为例,有人就主张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即现代西方经济学,而不必建设什么中国经济学。这种主张从理论上说是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特殊性作为一般性,并否定中国经济学的特殊性;从意图上说是试图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学代替中国经济学。

文章认为,事实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要不要构建的问题,而是如何构建得更科学、更完善的问题。从历史的长河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创造了优秀而独特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从现代和当代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国化表达,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集中代表和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以更强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发展、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新贡献。

文章指出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正确方向。

认为必须明确,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或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无疑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贯彻这一方针是为了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以之为借口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甚至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代替或否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反映和解释我国的丰富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理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一定会取得新突破。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

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成果。从一般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殊性,也具有人类文明的一般性。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经过长期探索和积淀,虽然仍具有各自具体条件的适应性,但也包含人类文明的一般性。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对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非常重要和必要。例如,西方经济学分析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得出的理论,包含有科学的成分,借鉴和吸收这些科学的成分,有助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但必须明确,西方经济学理论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其基本假定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对其只能吸取精华、摒弃糟粕,而决不可照抄照搬,更不可以其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

文章论述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目的”这一问题。

文章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认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这一目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国家急需摆在首位。就当前来说,就是要适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要求,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本质要求、发展规律,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文章认为,促进中国走向世界,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实现这一目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潮流,研究和揭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促进我国开放和世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就要面向世界,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成果,善于运用世界各国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传播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当然,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最根本的还在于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在努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中心何自力教授在《求是》上发表学术文章

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在2014年第18期刊登了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逄锦聚教授的学术文章,文章题目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以下为内容摘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会《决定》的说明中进一步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这一论述阐明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功能,对于正确理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混合所有制是指由不同的所有制成分在企业内部以资本为纽带结合而形成的所有制形态。我国出现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源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寻找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源于现阶段实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一种所有制形态,混合所有制的存在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了生产高度社会化发展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之间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

混合所有制经济以股份制作为组织和运营形态。在股份制经济组织内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些不同的产权主体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有: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由于不同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不同,混合所有制经济大体有两种形态:一类是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在这类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占主导地位,同时吸收非公有资本入股。由于公有资本为主体,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在该经济组织成为居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样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另一类是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占有一定比重,但不是主导力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在这类混合所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成分处于非主体位置,因此,该形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在其中占主体位置,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公有制经济属性。

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助于各种经济形式合作和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在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彼此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融合,可以扩大资本规模和运营范围,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成企业网络,将市场交换关系内部化,可以减少交易摩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运营效率。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下由公有制经济带领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一条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又促进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有利于壮大国有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通过相互融合实现协同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应当允许和鼓励各种经济形式积极利用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发展。当前,有的观点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主要由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控股,这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向的曲解,实质是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控制、支配、利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手段,从而消解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必须看到,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应当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来不断巩固和壮大国有经济。

巩固和壮大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显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对于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而言,国有经济不是要不要存在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强大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它决定了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一点已经在宪法中得到明确的宣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依据,任何削弱甚至消解国有经济的企图或行为都是对宪法尊严的挑战,都会对维系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构成严重危害,都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将处于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结果导致国有经济瓦解、国家竞争力衰竭,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和扭曲,教训十分深刻。

国有经济对于推进国家现代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动摇,国有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及经济协调稳定和快速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为全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如国防、义务教育和公共福利事业等;国有企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的能源、原材料和基础服务的供应,国有企业提供了全社会所需煤炭的70%、所需石油的92%、所需电力的91%,提供了铁路、航空、海洋运输等基础性服务;国有企业承担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的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工程、三峡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全体中国人福祉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有人片面理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只讲私有经济如何在国有经济中持股、控股,不讲壮大国有经济,甚至认为国有企业根本搞不好,应该消灭,这是根本错误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是要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发挥主导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而不是削弱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是完善而不是动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历史经验表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两个方向、两种前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公有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控制、利用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成为私有化的工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混合的途径不仅包括非公有资本进入到国有资本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也包括国有资本进入到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所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不能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解为国有经济“吃掉”私有经济,也不能与私有化相提并论,或者像某些人所说的“彻底的民营化”。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个重要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与搞好国有企业,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只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就可以避免私有化。现阶段,在提供纯公共品的行业,包括城市道桥、地下管网、城市规划、城市美化、废弃物处理等存在着一大批国有企业。这类行业投入规模大,经济效益低,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进入的动力。包括电力、交通、石油、天然气、供水、电信等在内的自然垄断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收益高、影响面广的特点,在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公有资本参与投资和发展,有助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不能将之视为私有化。加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竞争激烈,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自主决策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同时,也要看到,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企业也有自己的具体实际,决不能将混合所有制当成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万能药方和唯一手段,不能陷入“一混就灵”的误区,不能为混合而混合。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坚持在增量基础上混合,更好地集聚社会资本发展经济,以利于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绝不能搞国有经济大规模撤退、大规模减持,要坚决防止抛售优质国有资产。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要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评估,要坚持公开透明,特别重视解决违规进行资产评估、恶意串通低估评估值、把优质资产分离到副业、通过境外壳公司弱化监管等约束管理这一类问题,最大限度控制自由裁量空间,最大限度消除寻租空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对各类非公有资本形式的资质和信用进行认真评估,坚决打击在吸收非公有资本入股时可能发生的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只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改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监督国企改革的进程,就能够打消人们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可能导致的负面效果的担忧,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通过国家认定

教育部、财政部于11月公布了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名单。经过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综合咨询、社会公示等环节,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批准,由南开大学牵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认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五家核心协同单位合作建设。“中心”将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大经济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运行、发展理论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综合研究,为国家提供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理论和政策支持,努力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于一体,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高地、中国经济建设改革新型智库和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镇。

“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学术委员会对学术问题把关的中心主任负责制,搭建“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协调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与开放型经济”、“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治理”、“大数据服务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学建设与人才培养”八个创新平台,每个平台设首席专家召集人,负责平台专家团队的协同创新。

目前,“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体制改革、队伍汇聚、联合攻关,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出了200余项为党和政府采纳的应用成果,产生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出了400余项高水平理论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创办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实施多项教学改革措施,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增添了活力;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形成,为高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创办“中心”海外研究基地,深入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了国内外影响力。

据悉,“2011计划”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简称。该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该计划旨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协同创新,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及与科研院所在行业和区域内的科研领军能力。本次全国共认定2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科学前沿类4个、文化传承创新类5个、行业产业类11个、区域发展类4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为文化传承创新类。

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五版出版发行

由我校教授逄锦聚担任第一主编,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林岗教授、北京大学刘伟教授担任主编,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担任顾问的《政治经济学》第五版日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第五版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的最新修订版,主要内容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反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体系结构上,除个别章和一些节、目调整外,基本保持了前四版的格局,在内容上则大量吸收了实践发展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增加了若干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主要有:吸收我国经济学理论的最新重大进展,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和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等作了重要修改和新的阐释;加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论述;深化了对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方向、方法的阐释和经验的总结,加强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论述;增加了对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论述;以新的观点和材料深化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论述;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除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外,还适当调整了章节的结构;增加了对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论述。

据悉,该书是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和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14所高校协同攻关创新的成果,问世后,曾被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教材,列入“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是被全国高校使用最多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四、部分学术成果列举 

逄锦聚: 

1.关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建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0 

     

谢思全: 

1.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01期 

2.基于产业提升的科技协同创新途径及政策探析——以天津市为例,信息系统工程,2014年02期 

  

刘刚: 

   1.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7 

   2.创新型创业活动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5 

 

何自力: 

1.超越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局限性,红旗文稿,2014年13 

2.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求是,2014年18

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04期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5.如何认识西方“大市场小政府”的市场经济模式,红旗文稿,2014年22

 

刘骏民: 

1.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非对称影响分析——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二分法的视角,当代财经,2014年09 

    

王永兴、景维民 

      1.东欧国家的治理转型:困境与挑战——兼论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借鉴意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20 

2.中国地下经济的区域发展分化: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检验,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王璐: 

  1.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03期 

  2.从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视角解读凯恩斯主义,教学与研究,2014年09期

 

  张海鹏: 

1.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家庭经营模式创新,经济学家,2014年08 

2.农地经营权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 

  

  钟茂初: 

1.庞局机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阐释及启示,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4 

2.“公平议题”应作为协商民主的着力点,团结,2014年06 

3.“公平准则”是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立足点,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4年Z1 

    

贺京同: 

1.决策效用、体验效用与幸福,经济研究,2014年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