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辩证地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市场完成资源配置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客观上需要成熟完善的体制机制做基础,如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市场体系等,这些体制机制都需要政府提供和培育。市场配置资源也不可能使供给和需求自动实现平衡,必须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避免经济发生剧烈波动,保证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可以说,没有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帮助,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很难得到很好发挥的。
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资源配置问题需要政府去解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意味着完全起决定作用,事实上有些领域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市场解决不了的,只能靠政府去解决。例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发展问题等,都是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和解决不好的,必须靠政府去解决。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一制度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市场配置资源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有可能造成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这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相矛盾的,客观上需要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有力调节,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和打击非法收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具体来说,政府要以弥补市场、推动发展为导向,在以下九个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第一、加强计划统筹,实现协调发展。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市场调节不可能实现这一规律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政府从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有计划调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开展宏观调控,实现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单纯的市场调节是无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产业结构优化、国际收支平衡的,政府必须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进行调控,实现社会供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保持平衡,从而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要在“稳”字上做文章,既要加强需求管理,也要重视供给管理;既要重视全面调控,也要重视精准调控;既要进行区间调控,也要进行相机调控,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第三、厚植创新基础,实现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对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高度重视和发挥市场在激发创新活力中的基础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实施创新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创新的主导作用,这是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关键一招。
第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效发展。国民经济是由各种不同的产业部门有机组合而成的,不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能否不断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难以避免盲目性,无法使产业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也无法推动产业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升级换代,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政府可以靠产业政策进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
第五、加强市场监管,实现有序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关键是激发和增强市场活力,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切实增进公共利益和合法私人利益,保证经济有序发展。
第六、提供公共服务,推动共享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对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乏充分动力,客观上要求政府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政府加大公共管理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充分供给,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
第七、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包容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支持,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政府进行社会管理要坚持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原则,即政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保障,通过再分配机制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大幅度降低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基础,实现包容性发展。
第八、着力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也要克服市场主体急功近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为此,政府要承担起加强生态建设,严格保护环境的职能。政府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第九、统筹内外市场,推动开放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会面临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政府要承担统筹内外市场和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的作用,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品供给,实现互利共赢,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