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者、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海鹏在论坛上表示,目前贫困户基本上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是仍旧缺少现金收入。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发展资金、缺少技术和劳动力等方面。贫困户只有融入产业链,才能获得满意收入。怎么办?两个基本途径:一个就是贫困地区本地产业的发展,另外一个是外地产业发展。目前关于产业扶贫讲得比较多是贫困地区本地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贫困地区本地优势资源实现产业化、市场化运营。一旦贫困地区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那就不仅仅是脱贫的问题,马上就转变为扩大生产、产业升级,进而实现共同致富的新目标。
然而,现实中,很多贫困地区的本地产业很难发展起来,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外地产业发展的带动,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地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的直接帮扶,或者通过税收的形式由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帮扶。总之,大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共同富裕的核心举措。
以下为张海鹏演讲全文:
最后一位给我们演讲的是我们经济学院也是经济研究所一位年轻的副教授张海鹏老师,他这两年经常利用假期带学生到贵州一些边远的贫困山区做调研,考察了当地一些产业扶贫项目,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张老师想把他调研的成果给大家作一个分享。
张海鹏:大家好!首先要祝贺陈老师、李老师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陈老师曾经是带领我们南开经济研究所发展的老所长,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时刻,陈老师又创立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这将能够更好地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收入分配问题,我想围绕收入分配问题开展研究的话,一个是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测度、评价和预测;另一个就是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即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肯定是要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在共同贫困的情况下实现收入差距缩小,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此,要缩小收入差距,必须解决好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的贫困问题。接下来我想结合在贵州调研的情况,谈一谈农村产业扶贫的情况。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精准扶贫中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二是关于精准扶贫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考。
研究贫困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有关贫困的几个问题:贫困户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怎么办?这几个问题必须回答清楚。首先,贫困户有什么的问题。从贵州目前的情况看,通过国家这么多年的扶贫投入,我看基本上吃穿住等方面差不多都解决了。按照国家制定的扶贫目标,“两不愁三保障”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那缺什么呢?既然吃穿住都不缺,最主要的就是缺现金收入。
为什么缺现金收入呢?这里有一个数据,从贵州省的扶贫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导致贫困的原因有这么几大类,一是因病、因残、因学致贫,还有一个就是缺少技术,想致富但是没有技术、没有这个能力。还有就是交通条件、水土资源的限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缺少发展资金的致贫的比重占到30.1%。贫困户想发展、也有一些资源,但是,缺少发展资金,没有这些投入,发展不起来。
那贫困户要什么呢?要的就是通过融入产业链,获得满意收入。谈产业扶贫,就地区层面来讲是发展产业,但对贫困户而言就是就业问题。贫困户只有实现就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现金收入。那么,怎么办?如何实现呢?两个基本途径:一个就是贫困地区本地产业的发展,另外一个是外地产业发展。现在就产业扶贫讲得比较多是贫困地区本地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贫困地区本地优势资源实现产业化、市场化运营。然而,现实中,很多贫困地区的本地产业很难发展起来,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外地产业发展的带动。外地产业发展对贫困户的帮扶,既可以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劳动力异地就业,也可以通过外地企业到贫困地区直接投资帮扶的形式进行。即使很多企业并未直接到贫困地区投资帮扶,但是各级财政的帮扶资金就是来自于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因此,这些企业通过税收以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间接形式实现帮扶。总的来说,按照我的理解,大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的核心举措。
对于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扶贫举措,我觉得都可以归结于产业发展,进一步可以区分为精准扶贫中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发展中的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中的产业发展是指贫困地区本地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中的精准扶贫,则更多强调的是,在全国范围内,产业发展能够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地企业提供资金直接帮扶,或者通过税收的形式,由政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帮助贫困地区更好地发展教育、进行生态补偿以及社保兜底等,最终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虽然贫困地区本地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当前贫困地区本地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了,为什么呢?一个是国家有实力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和引导性支持,另外一个,人们对贫困地区所能够提供的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工艺、有机食品、洁净空气以及慢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多。于是贫困地区原有的隐性优势资源开始显现化,并能够为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第三个原因,贫困人口有强烈意愿的重新组织起来,实现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最后谈一点,推进产业扶贫进而实现共同致富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扶贫实施主体选择问题,二是扶贫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问题。虽然不同类型的产业扶贫主体都能够为贫困户带来一定的收入,但是不同实施主体在产业收益分配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别,比如以村集体为主导和以私人企业为主导的收益分配机制就不相同。三是扶贫产业要具备自生能力。一旦贫困地区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那就不仅仅是脱贫的问题,马上就转变为扩大生产、产业升级,进而实现共同致富的新目标,这点从贵州省的典型案例中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时间关系,不再展开了。
我就谈这么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