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刘刚:京津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历史赋予北京和天津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9-01-17来源:浏览次数:98


依托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和能力,京津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历史赋予北京和天津的使命。



刘 刚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发展背景。首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经历第一和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之后,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开始,中国的工业化进入第三阶段。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进入第三阶段工业化之后,如何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是能否实现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质量的转变,是工业化第三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其次,京津冀不仅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地带,而且是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科技部历年公布的各省市科技进步评价指数排名中,北京和天津都位列前三甲。依托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和能力,京津协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中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是历史赋予北京和天津的使命。

同时,长期以来,北京承担的功能过多。随着环境和交通承载能力的下降,如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从近十年来发展的情况看,非首都功能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领域。如何为快速增长的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物理空间,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京津的核心内容。积极与北京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天津努力的方向。为了更好地与北京合作,实现在科技研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协同效应,天津应当在三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为北京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应用场景,即开放应用场景。大部分科技成果在研发出来之后,都需要与产业界的融合,才能最终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建立开放的创新网络,积极吸收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协同,是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途径。

第二,建设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国际的先进经验表明,基础研究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达尔文海”,即高死亡率现象。而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效率。

第三,注重人才、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为他们提供“双创”支持。与传统制造业依赖规模经济不同,新兴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依赖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和创业。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

(来源:《天津日报》2019116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