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当前,中国仍处在发展机遇期,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所面临的挑战一直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推出一系列重大对外开放新举措,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决不走回头路的决心。我们要正确认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把党中央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以高质量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对外开放是实现发展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从历史发展大逻辑看,人类的生产活动本质上是基于社会分工和交换而实现的社会交往活动,各民族之间通过广泛而密切的社会交往不断融合、深化联系,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散走向合作、从落后走向富强的历史性转变,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被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所代替,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所以,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不可违背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谋划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这是对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决心的庄严宣示,是顺应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的重大战略抉择,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实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高质量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过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判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这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需要扩大对外开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之所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开放,根本原因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建立高水平开放体制。首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要通过扩大开放着力提高引资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其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经贸强国,为此要通过扩大开放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再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人才智力的有力支撑,为此要通过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人才智力引进工作,进一步扩大国际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最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心是增强实体经济,为此要通过对外开放着力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要着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化解实体经济过剩产能,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见,扩大对外开放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行高质量开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加快同有关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国内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更好帮助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实施全方位开放。要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大力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断扩大我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三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位置。要正确处理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抓住和用好海外并购重组机会,推动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产业链。四是坚持出口和进口并举。要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巩固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空间,提高出口质量。通过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形式积极扩大进口,推动外贸平衡发展。五是有序开展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在逐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继续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高金融业国际化水平。六是加强制度规则建设。要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要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上述这些重要举措的有效落实,将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使我国经济持续从世界吸取发展动力,有力推动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既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创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是难以改变的历史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反经济全球化的现象,一些国家实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严重干扰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在经济全球化发展面临重要抉择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表达了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
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现的是私人垄断资本追求最大利益、赢者通吃的本质,中国方案提出的经济全球化则主张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谋求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二者在本质上完全不同。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设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行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为改变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探索更加公正合理的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对繁荣和发展的向往,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一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开展技术创新合作,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厚植经济全球化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二是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实现开放联动发展;三是要改变赢者通吃、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权逻辑,改变少数国家掌握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的不合理状况,实现各国平等发展;四是要克服靠牺牲环境谋求发展的弊端,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有利于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五是要努力创造就业机会,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实现包容性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为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可以预见,这将大大增强国际社会对实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有力遏制逆全球化的浊浪,为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助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赢共享作出伟大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1月29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