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逄锦聚:关注“三农” 振兴乡村

发布时间:2019-03-07来源:浏览次数:74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名家看两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召开的,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民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很多,“三农”和乡村振兴便是其中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毕竟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要面对的战略问题。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样的意义讲,关注“三农”问题就是关注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为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措施,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期望两会能够凝聚智慧,达成共识,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中央决策落到实处。

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也提出一些建议,请代表、委员们关注:

一是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加强乡村建设。很多发达国家曾走过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我国农村人口绝对数量大,发展阶段不同,这样的道路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路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符合国情的选择,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努力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享有,为逐步缩小直至消除城乡差别创造条件。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着力做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振兴要把高质量发展摆到突出位置。既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又要大力发展科技,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壮大乡村一、二、三产业,并使之协调发展。

三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目的在人,关键也在人。农民进城务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形式,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的状况不符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要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和社会都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鼓励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要教育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爱农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发挥才干,探索农村靠教育、人才、科技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是着力推进农村农业改革。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发挥集体经济综合功能;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作者:逄锦聚,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来源:《光明日报》20193706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3/07/nw.D110000gmrb_20190307_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