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百余名专家学者纵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0-09-26来源:浏览次数:19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 蓝芳 摄影 宗琪琪)925日,国内百余名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资深专家、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首届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上,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王伟光,南开大学荣誉教授陈晏清,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分别作了题为“世界性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时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主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张政文主持主旨报告。

王伟光在报告中强调,在当前国内外时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要准确研判时局形势,提出正确理论。

王伟光指出,疫情属于外部灾害,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内因。新冠肺炎疫情虽为“天灾”,但与执政者和制度紧密联系。中美两国是两种不同制度的典型,其抗疫过程的不同就反映了两种制度间本质上的差别。中国依靠马克思主义的勇气和胆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王伟光认为,应当坚持科学研判,科学应对,做到心中有百万雄兵。“我们仍处于马克思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时代。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强和社会主义弱的格局没有改变,但是,社会主义进入上升期,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总趋势没有改变。”

王伟光强调,新冠疫情没有改变国际局势的本质。当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在激化,两种力量在较量,而疫情解决的唯一出路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依靠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和成果再次证明了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做好各种准备,迎接更大挑战,赢得更大胜利。”王伟光说。

陈晏清在主旨报告中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问题,从学理上解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的方法。

陈晏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是整体地产生。从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来说,它们之间在逻辑上有前提和结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理论归结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即,要建设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但是,如果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就无法从空想变成科学。

陈晏清强调,整体性的认知要以哲学为基础才能达到。就实践而言,实质整体性的推进相对滞后,而这一点正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整体性的推进,应当改造我们的理论知识结构和理论活动方式。他认为,新时代中出现的新问题都不是按照学科的界限发生的,稍微复杂的问题在谋求理论解决时都会遇到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因此,重大问题需要综合多学科来研究,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整体性研究。

陈晏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属性来看,从我们担当的理论任务和历史使命来看,从我们理论队伍的状况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具有综合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创造一批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培养一批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人才。

逄锦聚的主旨报告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理论思路。

逄锦聚首先分别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他指出,从阶级属性、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创造发展过程等三个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节点来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反映21世纪时代特点和实践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逄锦聚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要性而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就如何坚持而言,逄锦聚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且要坚决反对那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

逄锦聚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要聆听时代声音,直面世界发展进入互联互通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二是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高度,面对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做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三是致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贡献力量。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学部委员李景源,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分别作了论坛闭幕式发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赵剑英主持论坛闭幕式。

李景源强调,只有把握未来,才能赢得未来。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被概括为七个“观”:思想贡献的历史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整体协调和重点突破的全局观、不断增强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知行观、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文化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世界文明观。

欧阳康强调,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与精神境界,最重要的是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更合理地改变世界,成为有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就是要帮助中国自觉认识和合理处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把握新冠疫情给世界格局带来的极度深刻影响,直面其所带来的诸多严峻挑战,努力将思想力和行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挑战,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高峰论坛还设立3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著作与基础理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特征”“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构建与时代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价值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等重点选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高峰论坛的创办是南开大学加深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战略合作,建实建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重要窗口。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袁航、秦臻、任鹏飞对本报道有贡献)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