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逄锦聚: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成果及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06来源:浏览次数:12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不仅在实践中创造了从衰弱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人间奇迹,而且创造了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经济理论。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探索取得的成就,有利于汲取历史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和力量。

彪炳史册的经济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经济思想一脉相承,又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南,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创新。

 ——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这些原则并创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创新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申明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这一立场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划分阶段的论述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比较早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新范畴,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和商品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建立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进行过预测,但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测有很大差别。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在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实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

 ——创新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毛泽东同志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对改革的性质、方向、目的、主要内容、方法论作了深刻阐述,创新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进行阐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各个方面的改革进行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农、轻、重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经济体制,创新提出了包括宏观调控模式、社会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政府转变职能等重大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提出科学宏观调控、有效政府治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理论,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升华。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学说的基础上,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问题,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创新,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农”理论,“四化”同步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等。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创新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探索实现中华民族政治独立、经济发展,以尽快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先后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理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马克思曾对资产阶级统治下的世界市场做过论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毛泽东同志主张,“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逆流,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坚决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构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范畴、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形成并不断发展。

上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经济理论创新,总结的是创新的主要内容而非全部。这些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有力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世所罕见的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全新选择,为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宝贵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最宝贵经验,具有方法论的根本意义,必须长期坚持。

第二,坚持实践第一,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再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百年理论探索充分证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科学的理论只能来源于实践并在接受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坚持实践探索不停步,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在实践检验中完善和发展理论。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尊重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全部历史都是中国人民实践探索的历史,没有人民的伟大实践就没有新中国的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善于集中人民智慧推动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经济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和活力源泉。

第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例如,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领导经济实践、推动经济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经济发展相协调,这是经济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第五,在开放发展中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分析地学习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和经济理论成果,为我所用。并且在学习借鉴时,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有分析地借鉴,决不盲目照搬。

(作者:逄锦聚,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讲席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20217616版)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7/06/nw.D110000gmrb_20210706_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