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刘凤义: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发布时间:2021-12-31来源:浏览次数: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对于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把握。

一、在资本的二重属性上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是经济运行的纽带。没有资本,企业就无法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但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资本具有二重属性。

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这是资本的一重属性。市场经济作为发达商品经济,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都是通过商品交换方式来配置,因此,各种生产要素在配置过程中,都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和流通活动中同样要遵循价值规律。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组合其他生产要素的纽带功能。任何一个企业,首先必须拥有资本,去购买土地、机器、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才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就是围绕资本的保值增值在市场中进行活动的,这是资本的一般属性,也是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特殊的地方。

资本从潜在的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也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的。企业有了购买行为,也就形成了市场需求、创造就业机会,通过生产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在生产领域,资本要通过技术、产品和工艺等创新,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利用资本的这种特点,鼓励企业不断增加创新投入,努力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多层次的社会需要。在流通领域,企业通过加速资本循环和周转,提高资本运行效益;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直接信用或者间接信用,形成股权或债权关系,使资本走向联合,形成规模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利用资本这些行为特点,打通阻碍资本流通的堵点,加快资本流通速度,同时发展和规范各类有价证券市场、银行等融资等方式,为企业获取创业基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创造条件。

资本体现一种生产关系,这是资本的另一重属性。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在市场经济中不会抽象地存在,而是要有所有者的,所有者都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中,这种经济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因此,资本具有生产关系的属性。在不同生产关系下,资本的运动规律存在差别。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是基本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这样的社会制度里,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占主体地位,与之相适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规律成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里,资本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价值增殖,但根本目的则是满足人民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在资本的逐利性与社会主义生产根本目的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要把握其中的辩证法,一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基本要求,为不同性质的资本之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利用资本的逐利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二、在资本的多种形态中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有不同的存在形态。从大的类别看,有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大类。实物形态的资本,如机器、厂房、车间、原材料、待销售商品等。价值形态的资本,如货币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等。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看,不同形态的资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交错更替,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然而,在现实中要实现这种良性循环,需要把握其中的规律。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不同形态资本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行为规律。

在微观层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资本要经历购买生产要素、从事生产活动、进行产品销售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资本不断发生形态转化,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商品销售之后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每一个企业要保证资本良性循环,就必须让资本在不同形态上同时分布并顺次更替。企业为了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要想方设法在资本形态更替上节约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生产性企业的资本运行效率,就要遵循不同资本形态交互更替的规律,在资本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在生产环节,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技术,节约生产时间;在流通环节,发挥平台经济的功能,提高营销效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目的也是提高流通效率。

在宏观层面,实物形态资本和价值形态资本之间的转化属于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之间的问题,资本的顺畅循环客观上要求产业之间、部门之间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使各产业、各部门生产出来的商品相互之间顺利交换出去。这种宏观比例关系,依靠价值规律很难实现稳定平衡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方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面对市场调节中出现的产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失衡问题进行调控和引导,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实物形态的资本有实实在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活动,这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这其中货币和金融在国民经济有机体中如同血脉一般发挥作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鼓励和引导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但在市场经济中,金融不同于金融资本,金融是经济有机体的血脉,而金融资本则可能成为吸血的工具,这是因为金融资本遵循的是“钱生钱”的资本运动规律,其特点是不通过生产活动来实现价值增殖。正因为金融资本这种资本形态的特殊性,很容易导致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泡沫出现,进而带来金融风险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要发挥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血脉作用,稳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要监管限制金融资本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带来各种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兴起,出现了很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相应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资本形态,如互联网金融资本、平台经济资本等,这些新的资本形态,有的纯粹依托虚拟空间,有的则是实体平台和虚拟空间的结合,它们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亟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认识。

三、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利用好和驾驭好资本行为

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发展生产、提供就业、满足人民需要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资本又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在不同的所有制下,资本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遵循不同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通过发挥制度优势,让资本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服务。我国之所以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另一方面,也利用市场经济的机制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这就要求在推进经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利用好、驾驭好资本的行为,克服资本行为的弊端。

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让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引领资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火车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产生活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用好资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利用资本的目标原则。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利用好”资本不仅使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而且越来越物美价廉。同时,实践也表明,住房、教育、医疗等事关民生的产品过度资本化也会带来社会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资本,同时也要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比如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就明确了住房是满足人民居住需要的,不是用来投资或投机的。为此,政府采取限购、限价等政策,确保住房的居住属性。但同时,满足住房需求也要借助市场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来满足多样化的住房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等,都是利用好资本的重要体现。

三是在完善自觉的市场经济中驾驭好资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自觉的市场经济”,这种自觉性体现在国家在经济治理上不是事后治理,而是事前治理。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治理上是一种事后治理,政府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在经济出现问题后,出面去“灭火”。我国的经济治理则是事前治理的理念,政府不是等着去“灭火”,而是通过探索经济发展规律,自觉利用各种规划、宏观调控手段,矫正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法让市场在运行中“不起火”。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等等,都是驾驭市场和资本的重要体现。根本目的是要限制资本无序扩张,利用资本和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高品质生活需要。

驾驭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这是驾驭好我国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二是必须推动各级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方法,还要提高对宏观经济的综合治理的能力;三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作者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天津日报》20211231日第3版)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1-12/31/content_153_5528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