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刘凤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22来源:浏览次数:10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是一道新的世界性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次疫情也是百年不遇,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两年多来,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科学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坚持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之所以能够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疫情暴发之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的:“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2020年中国农历新年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之后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推动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提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各种资源和力量迅速有序汇集。用10多天时间在武汉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外历史上,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抗灾雪上加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稳步推进,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医疗秩序、市场秩序等,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和干预。这些都为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集一切资源,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患者,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正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在抗击疫情中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调集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全力以赴投入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要求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疫情期间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要求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等等。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物质保障,也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立场。无论是做好疫情防控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各种资源投入。科学统筹两方面的资源投入,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把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我国坚持统筹的思路,不仅能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跃升。总的来看,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世界领先,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在统筹中探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路径。

疫情发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必须坚持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以辩证思维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危与机、常与变的关系。需要看到,没有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如果经济社会发展长时间停摆,疫情防控、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会失去物质保障。因此,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疫情特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体现在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疫情防控实际,制定不同区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细化各项预案,等疫情形势进一步稳固后,在加强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探索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我们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立足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因应施策,加强分类指导;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发生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畅通经济循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疫情态势不断推出和调整畅通经济循环的政策措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到位、持续发力。在生产领域,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大力推动复工复产;针对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精准施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打通堵点,努力畅通运输通道和物流配送,助力产业链运转。在流通领域,根据疫情情况调整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的相关政策,既打通流通的大动脉,也清理流通中的毛细血管。今年,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各部门按照通知提出的6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对本部门本领域本行业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这些都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对此,需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经费投入,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同时,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在实践中注重协调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需实现多个层面和领域的协调,要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不能顾此失彼;要在疫情防控中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不能各自为战;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问题,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良性循环,打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循环;等等。

深化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这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特别是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需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面向未来,我们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

进一步推动共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具有共享属性。如果疾病控制不力、传染病流行,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而且社会会付出沉重代价。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需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切实发力,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呼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援助,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弥合“免疫鸿沟”。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应该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当前,疫苗接种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此,中国呼吁各方坚持多边主义,团结抗击疫情,确保疫苗、诊断试剂等公共产品公平可及,确保疫情大流行防范与应对机制可持续,加强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卫生人力资源,促进全民健康覆盖,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中国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复苏不均衡加剧全球不平等,南北鸿沟持续扩大。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很不稳定,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把握当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更要放眼未来,下决心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使世界经济走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们主张,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关注发展中国家紧迫需求,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还要利用好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共同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发展。

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合力。需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全面评估全球应对疫情工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需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2022922日第10版)

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209/22/content_26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