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中心教师指导作品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特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2.中心学者刘刚教授主讲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
3.中心主任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济学经典著作摘编》启动
4.中心倪志良教授应邀为复旦大学做“民生幸福与公共治理”专题讲座
5.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6.中心副主任周云波教授主讲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
7.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 聚焦“坚定信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8.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有约” 探讨科研素养提升
1.中心教师指导作品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特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近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落下帷幕,全国共1300余份作品参与角逐。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市场营商环境调查与优化——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4年4000余份调研问卷的分析》项目(以下简称“营商环境优化项目”)获得全国特等奖,《变革与振兴: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效的策略--基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项目(以下简称“巩固脱贫成效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
营商环境优化项目团队由张皓月、魏雅璇、郭志达、柴雨辰、钟一鸣、曲美辰、袁新坡、宋佳航8位同学组成,中心孙景宇副教授为指导老师。项目聚焦营商环境优化这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选取全国唯一的国内、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浙江义乌为调研地,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为具体调查地点,2016-2019年连续4年针对市场内商户实地开展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累计调查4000多家企业,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874份,形成了营商环境优化微观数据库。调研结束后,团队深入推进研究,根据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建立动态理论模型,并运用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深入探究了制约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因素和破解之道。项目形成3篇学术论文,其中主成果论文发表于重要期刊《南开经济研究》,两篇副论文收录于国际、国内两场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中。研究对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形成多篇政策咨询报告,收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要报》系列。项目团队以实际行动书写南开学子科研报国志向,诠释南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巩固脱贫成效项目团队由刘入源、王睿琦、祝嘉佳、胡翔川、高凌波,在中心副教授姚万军老师的指导下,聚焦地区脱贫策略这一中央重要决策战略,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北川、凉山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为调研地,以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效率为具体切入点,通过入户走访、问卷、座谈笔录及寻访当地统计局等形式收集数据和信息,累计调查大山深处100余户农户、23座村落,共计获得有效笔录141份,据此提出“扶贫政策—农户自生能力—农业收入”的精准扶贫政策作用机制。“微观”调研结束后,团队继续从县域经济“宏观”层面分析精准扶贫政策作用理论机制的合理性,并进行修正。项目最终形成1篇实证论文、1篇调研报告、1份农业产业发展及培训指导手册,对中国农村农业产业化、示范性培训等工作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获得北川扶贫开发局、北川璇坪乡政府、凉山库莫乡政府等的回函支持、认可、采纳与推广。项目团队奔走于茫茫大山践行南开精神,挥毫于漠漠乡土展现家国情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2.中心学者刘刚教授主讲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
4月6日下午,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于线上举行。本次讨论会的主题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五年回顾和展望”,主讲人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心学者刘刚教授。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师生线上参会。
自2017年7月8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新冠疫情冲击,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总结五年来发展的经验和面对的挑战,是进一步制定“十四五”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从中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与实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等方面,刘刚教授对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刘刚教授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脉络和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引入,介绍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战略布局和实施情况。国家科学认识到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制定了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中国实际战略规划。围绕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三个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从重点领域、体制机制保障、产业培育、治理原则与标准制定、基础研究、教育和人才培养诸方面加快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科学的战略制定和部署为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调研经历,刘刚教授对五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动态刻画。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展示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价值网络、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层次、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体系化、复杂化和专用化趋势。刘刚教授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表现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产业智能化需求牵引;(2)新型平台的主导作用;(3)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4)政府尤其是地方的积极响应;(5)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规模生产的密切协作,知识、技术和产品群落的共生共融。
谈及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刘刚教授指出,面对基础研究薄弱、产业链尤其是基础软硬件的制约、国外技术封锁和“卡脖子”项目、顶尖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等挑战,加大基础研究和硬科技创新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硬科技创新需要以大量科学家参与、持续资金投入、跨学科跨领域创新作为支撑。
讲座的最后,刘刚教授强调,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是全球竞争的最前沿,中国已经走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前列。目前,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处于形成之中。在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推动下,培育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系统,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赶超战略实施至关重要。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与刘刚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3.中心主任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济学经典著作摘编》启动
近日,教育部教材局召开会议,正式启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重要论述摘编工作。由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任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团队,经教育部教材局资格审查,组织全国专家书面评审、综合评议等程序,被确定承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济学经典著作摘编》的编写,成为全部经典论述摘编1个总论10个分论的入选团队之一和经济学摘编的唯一团队。
据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重要论述摘编工作是列入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项目,对于打牢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济学经典著作摘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论述摘编旨在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教材编写、审核、使用、出版、编辑加工等提供基本遵循,为相关学科教师教学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学习材料。它从深入学习研究入手,精编精选。突出权威性,坚持权威准确、原汁原味;突出时代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把经典作家重要论述与时代特征、时代要求相结合,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回答时代之问;突出针对性,从正在做的事情出发,从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在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寻找思想武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据悉,南开大学编写团队在逄锦聚教授带领下,认真落实教育部教材局会议精神和编写方案,在前期试编写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已正式启动编写。编写团队由十二位学者组成,大家一致表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摘精编,按时高质量完成摘编工作。
4.中心倪志良教授应邀为复旦大学做“民生幸福与公共治理”专题讲座
4月12日,应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和公共经济研究中心邀请,我校经济学院教授、中心学者倪志良于复旦大学“公共经济与政策论坛”开展线上讲座。基于南开“幸福经济学”教学团队10余年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倪志良就“民生幸福与公共治理”这一主题,与复旦师生进行交流讨论。讲座由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主任封进教授主持。
本场讲座包括“《幸福经济学》课程建设与相关背景”“幸福是什么——快乐派与实现派之辨”“想幸福,何其难”“幸福——生命资源之最优配置”“好教育,理应铸就更多的幸福人生”五个部分。
倪志良谈道,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然而多国的发展实践表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必然提升民众的幸福感。2012年,第66届联合国大会曾明确告诫: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生存挑战,将不是污染、战争,也不是瘟疫,而是我们的幸福感低下。信息过多、比较过多、选项过多、竞争过度、外求过度,大多时候不是一件好事儿,它可能使“好之乐之地工作,心安喜悦地生活”这一简单且直接的生命诉求,这一本该作为生命“初心”、本该成为生命常态的本真诉求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倪志良在讲座中明确倡导“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这一教育理念,强调在“信息—知识—理念—判断—行动”这一教育链条中后三个环节的重要性。他说,学习不是在前两个环节中的机械堆积,机械堆积容易禁锢学生的精神灵性与生命活力,容易弱化学生至真思考与至善担当的能力。教育应该强调“立乎上”,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的具体目标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之中,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融入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进程之中。
封进代表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向南开大学表示感谢。她说,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而且深刻,启发了师生对民生幸福与公共治理关系的深度思考。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师生代表,部分兄弟院校师生及校外人士等170余人参加讲座。
5.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4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在线上举行“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专题交流会,邀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认识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题作讲解交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宝生主持交流会。
刘凤义从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的焦点、从资本的本质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从资本的形态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利用好和驾驭好资本行为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他认为,在新时代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必须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离开这一点去谈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偏离了方向。
刘凤义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运动规律发生的新变化,以及这些新变化为什么有利于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资本在运行中存在哪些弊端,如何在把握资本运动规律新变化基础上,合理设置“红绿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利用资本关系的积极作用,去发展生产、提供就业、满足人民需要等。同时,也必须认清资本的逐利本性,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让资本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
交流活动中,刘凤义与委员们积极互动,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与会委员们表示,通过主题讲解,让大家深入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开拓了思路,颇具启发意义。
陈宝生在总结发言中对刘凤义的讲解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本次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文理俱惬,反响热烈,体现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点和优势。陈宝生还对刘凤义此前撰写的相关综述给予高度肯定。
6.中心副主任周云波教授主讲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
4月21日下午,南开经济研究所双周学术讨论会于线上举行。本次讨论会的主题为“从客观福利到主观效用——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体幸福感影响的量化分析”,主讲人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开经济研究》副主编周云波教授,主持人为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海鹏副教授。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位师生线上参会。
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于2013年创新性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借助这一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地,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彻底消除了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温饱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仅有助于总结我国扶贫工作经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有助于对未来解决相对贫困的总体思路和政策设计提供参考。考虑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多赢特点,除了收入提升这条“显而易见”的路径,其他贫困居民幸福感提升机制同样需要被细致挖掘。为了理清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体幸福感的影响方向、程度和机制,周云波教授团队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开展定量分析。
周云波教授首先回顾并梳理了学界对于精准扶贫的政策与贫困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三种观点:(1)正向关系;(2)负向关系;(3)“倒U型”关系。同时就现有文献在理论、数据、方法及机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周云波教授的团队将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的主观福利改进效应进行了拆分,在获得感与个体幸福感的关系、公平感与个体幸福感的关系、安全感与个体幸福感的关系及对未来的预期与个体幸福感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其归纳为“三感一信心”。
在实证分析方面,周云波教授首先对几个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说明:(1)确定政策冲击的时间节点;(2)数据及处理;(3)贫困人口的识别;(4)估计模型的构建;(5)双重差分的基本假设检验。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采用OLS估计还是OLOGIT估计,相较于非贫困群体,扶贫政策“精准”地、显著地提升了贫困户的幸福程度。同时多角度、多方式的稳健性检验表明,这一结论是可靠且可信的。
进一步的详细考察发现,贫困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向“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聚集,而自评为“一般幸福”、“比较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比率显著下降。异质性分析显示,随着贫困群体贫困深度的增加,精准扶贫政策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愈发明显。此外,精准扶贫政策对患有慢性病、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老年贫困群体的幸福感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增加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公平感和安全感,并且使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乐观的预期,进而显著地提升了其幸福感。
在政策建议方面,周云波教授团队提出,新时期要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包括:(1)发展战略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稳步增强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政策目标从“解决单一的物质贫困”转变为“全面关注民生发展的多维需求”,稳步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施策对象从“农村绝对贫困户”转变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区域内群体”,缩小城乡差距,稳步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就幸福感的测度、参照群的选择及异质性的考察等问题与周云波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7.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 聚焦“坚定信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若干意见》,5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在学院113报告厅作了题为“坚定信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本科生参加了此次专题课程学习。
围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刘凤义从今年“我国总体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我国经济发展具体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其中重点分析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问题。首先,刘凤义通过阐明党和政府对今年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分析研判,指出面对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其次,刘凤义分析指出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最后,刘凤义强调,必须牢牢坚持党对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稳就业保民生、增收入扩内需、保供给促发展、通市场重调控,坚定信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课程中,刘凤义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理论视野,使同学们既认识了我国总体经济形势态势,也坚定了我国经济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心。最后,刘凤义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给广大青年的寄语与同学们共勉: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8.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有约” 探讨科研素养提升
近日,由南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导师有约——研究生师生交流下午茶”讲座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心副主任刘凤义教授,在线为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350多名师生作了“如何提升科研素养”的讲座。
刘凤义教授从“如何理解科研中的‘道’与‘术’”,“为什么要研读经典著作”“为什么要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进行论文选题与写作”4个方面进行讲解。首先,如何理解科研中的“道”与“术”。刘凤义教授认为“道”即一篇论文蕴含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术”即文章具体方法与技巧,包括精炼顺畅的语言、运用资料、联系现实三个方面,一篇好的论文就是正确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其次,为什么要研读经典著作。刘凤义教授认为,好的论文要有“道”,“道”来自于对经典著作的“读”“思”“悟”,要带着问题导向的学习、研读和感悟经典,才可以做到行文写作中学思践悟和知行合一。再次,为什么要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刘凤义教授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逻辑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篇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要讲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科研过程中做到为人民服务。最后,如何进行论文选题与写作。刘凤义教授总结出了八个“秘诀”:选题一定是问题导向;选择一个真问题;学会写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的真正入门;好论文的关键是有一个关键词、一个命题、一条主线;论文必须要有思想和灵魂;反复修改论文;交流是提高论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兴趣会把论文的痛苦写作过程变成动力。
活动最后,刘凤义教授与大家积极互动,就参会老师、同学们提出的读书、论文写作、做科研和项目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疑答惑,在线师生都表示获益良多,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