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报

2024年第二期工作简报

发布时间:2024-07-01来源:浏览次数:10

目  录

1.中心学者主讲经济学院“导师有约” 聚焦“探索国际间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机制”

2.“三校一所”经济史学术沙龙在南开大学举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入选第三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4.第五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举办 第六届论坛将由南开大学承办


1.中心学者主讲经济学院“导师有约” 聚焦“探索国际间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机制”

411日下午,由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经济学院研究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承办的2024年春季学期“导师有约”第一期在经济学院高层十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心教授孙景宇,以“探索国际间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机制——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为主题与学院本硕博学生进行座谈交流。

孙景宇就“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基本理论及对比”和“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机制中的热点问题”两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活动伊始,孙景宇首先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总体态势,强调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随后,孙景宇详细解析国际间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核心要素,其包括贸易关系、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全球经济的走向。在讲座中,孙景宇特别强调政治因素对经济活动的深刻影响。他指出,政治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际投资环境的优劣,进而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贸易格局。同时,经济因素也反过来对政治局势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就业率的高低等经济指标,往往成为政治稳定与否的晴雨表。此外,孙景宇还就当前国际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如贸易战、地缘政治风险等,为与会学生提供全新的思考视角和分析方法。他强调,要理解国际政治经济互动机制,必须跳出单一的学科框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模式。

在互动环节,与会学生积极发言,就国际政治与经济互动机制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与会学生提出的问题,孙景宇耐心解答,并就相关议题提出独到见解和建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2.“三校一所”经济史学术沙龙在南开大学举办

420日,“三校一所”经济史学术沙龙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召开。此次沙龙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研究中心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巴黎政治大学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此次沙龙主题“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视野下近代中国调查与统计”,就调查研究对近代中国社会科学学理化、本土化和体系化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近代历史经验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俊青出席并致开幕辞。他表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使命,调查研究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期待本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南开大学与国内经济史学界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深化对近代调查研究和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认识,开拓经济史研究的新思路,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南开大学经济史中心主任王玉茹作了题为“‘知中国服务中国’与近代中国的经济指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经济指数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简介”的报告。她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学者开始应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的情况以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何廉、方显廷的带领下展开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工作,并介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指数资料整理及数据库建设情况。

清华大学龙教授登高在题为“土改普查数据的检验与新发现”的报告中指出,土改普查数据是一座待挖掘的数据宝库,相关数据极为详尽准确,特别是对公田和黑田数据的核算,这更新了我们对于近代地权分配结构的认知,对地主、富农与雇农家庭规模及其地区差异的考察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

北京大学教授周建波在题为“东亚同文书院经济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的报告中指出,东亚同文书院经济调查前后延续45年,范围覆盖了几乎全国所有省区,所形成多达数亿字的调查资料是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业化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资料。目前这份资料的翻译工作已经完成,处于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复核和修正数据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超群在报告“近代中国社会学家的企业调查——以林颂河、史国衡为例”中,比较了林颂河对塘沽工人的社会调查和史国衡对昆厂劳工的社会学调查,探讨了两者背后的学术渊源和方法论上的差异,进而提出“中国化”不是“以中国为方法”,而是“以中国为对象”。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在报告“两个大变局视域下中外经济关系史演进”中解读透过自主知识体系的视角理解中外经济关系史演进历程,从“三千余年一大变局”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外关系的差异以及从习近平总书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出发,思考中国在重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如何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巴黎政治大学等地的专家围绕沙龙主题展开积极发言与热烈讨论,深化了学界对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理论渊源、演变历程及其与国际学术潮流之间关系的认知,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开拓了经济史研究新的思路。

据悉,“三校一所”经济史学沙龙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多次,就中国历史上的GDP问题、制度变迁视野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土地产权的传统形态、经济史研究中的史料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传承、国家能力、市场发育与经济增长、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对话与跨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我们共同期待沙龙在未来能继续发展完善,为经济史学人的交流对话提供更好的平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入选第三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日前,天津市教委印发《市教委关于公布第三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名单的通知》(津教高函〔202412号),正式公布2024年天津市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名单,中心孙景宇教授负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入选天津市“线下一流课程”,陈瑞华副教授负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入选天津市“线上一流课程”。

4.第五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举办 第六届论坛将由南开大学承办

525日至26日,由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中宣部批准设立全国七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有关方面领导和洪银兴、刘伟等著名学者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逄锦聚,中心副主任何自力以及中心学者赵春玲、张海鹏、赵敏等人参加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论坛围绕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主题研讨。

逄锦聚教授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要着力深化政府和市场关系改革以及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打通束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堵点和卡点。

何自力教授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要求作主旨发言。赵春玲、张海鹏、赵敏在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路径”“增加值生产视角下金融强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汇报论文。

经论坛领导小组批准,第六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将于2025年由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何自力教授代表中心接受了论坛会旗。

据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由2017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七家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献策,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作出贡献。